在玻璃钢化炉的工艺过程当中控制,钢化炉的工艺参数设定的是否合理对产品的质量及成品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对每一个参数进行设定时,我们必须了解这项参数的作用和设定的依据,以及相关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才保证优质工艺的实现。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热量的产生与控制是什么。
一、热量的产生与控制。当前市场上所有的钢化炉都是电阻炉,其所有热量均来自电加热体。所谓加热的过程是将它通电后,电能被转化为热能,再通过有效的传热途径传递到玻璃上而实现的。钢化生产时.玻璃加热是一炉一炉进行的,每一炉中我们需要将玻璃从室温升高到700℃左右,并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等玻璃出炉后,使炉温迅速稳定下来等待下一炉的开始。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生产状态分成保温状态和升温状态。这两种状态对热量的需求不一,对炉温的影响也不同。
(1)保温状态:产生的热量只需平衡炉体因散热而消耗的热量,其散热串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变化过程是缓慢的,采用PID调节法控制,效果比较理想,能够便炉温保持在正负1℃范围内。
(2)升温状态:当玻璃刚进人炉体时,原有的热平衡状态突然被打破,引起炉温的急剧下降,下降幅度在20-100℃之间。随着玻璃温度的上升,炉温也逐步趋向设定值,直到玻璃温度与炉温一致,加热过程也就宣告结束。
剧烈的炉温变化,易造成控温系统调节过渡,且细微的温控需求表现不出来,这种现象称之为温度的时滞性和大惯性。此时即便采用PID调节法,效果也不太理想。这是控温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的原则之一。
如果蓄热能量远远大于被加热体(吸热体)需要吸收的热量,吸热体的突然进人不会造成炉温的急剧变化。目前在钢化炉中电炉丝的外面罩着一层辐射板,目的就是增加炉体的蓄热能力。
另外,可采用分段加热法。将加热炉从低到高分成几个具有不同炉温的段,玻璃通过式加热,这种方式也能减轻炉温的剧烈变化。那么加热控制有什么控阻策略吗?